"...我們用以下符號(1、2、3、4)來表示財報的績優能力。假設A:表示股本(養命財);B:表示資本公積(金融財);C:表示累積盈餘(能力財)。那麼,T20公司有以下四種績優模式:
1: C>A>B,代表績優能力最佳模式。此類公司有台積電、鴻海、台塑、南亞、台化、聯發科、台灣大(C與A相當)、華碩、廣達、台達電、和宏達電等11家公司。
2: A>C>B,股本仍大於盈餘,績優程度略遜於1。此類公司有台塑化、中鋼、富邦金、兆豐金、統一、遠傳等6家公司。
3: A>B>C,盈餘穩定度不如前項1、2。這類公司在T20只有國泰金和中信金2家公司。
4: B>C>A,大型公司很少見。只有如中華電(2412)從國有公司改製為股份制換股才出現此情況,其績優強度介於1和2之間。
前述股東權益檢驗T20公司績優股模式,發現超過一半公司的盈餘能力及其穩定度都很強,另對照它們的各期股價高低,確實第1型股價大部分較第2、3型高(註:T20公司配息較配股積極),此說明從長期觀點出發,控制股本膨脹和發達盈餘能力是股價成長及市值增長的必要條件..."